耶穌是真光

light

 
這次再次上「約翰福音」的課,對耶穌的認識更加立體清晰,但同時也對「約翰福音」的內容感到驚奇。「約翰福音」很特別,前半部就七篇講論和七個神蹟,這些應該出於作者的特意挑選。

在這些「約翰福音」所載耶穌的談論與神蹟中,可以感受一種越來越緊繃的戲劇張力。耶穌與傳統猶太宗教的對立越來越嚴重。如同序言所說的,「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光暗的對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耶穌走向十字架幾乎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

光照在黑暗裡,耶穌和猶太人中看來敬虔有學問的人對話,但是他們卻因著傳統的摩西律法而蒙了心眼,無法接受耶穌的真理與恩典。反而是一般無知的平民與被歧視的外邦人,因著單純的信心,接受了光照。

耶穌和當時的猶太宗教人物之間顯示了一種光與暗的對立,暗是無法理解光、不願接受光、但也不能勝過光的。敬虔的法利賽人抨擊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指責他違背了上帝的律法,看似維護了上帝的話,其實是拒絕了上帝的話。

耶穌在這對立中,看似違背了律法外在的明文規定,但實則滿足了律法的內在本意精神~律法是為了人的好處而設立的。更特別的是,耶穌以此更顯明了他是超越的,是上帝的兒子。

變水為酒的神蹟、和尼哥底母的對話、生命的糧的談論等等,一步步地揭示了光暗的差異與對立,並且越來越向著激烈的衝突邁進。

這次看「約翰福音」的內容,好像看戲一樣地引人入勝,讓我感到越來越緊張。耶穌明明知道祂的話和神蹟,會深化祂和猶太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但耶穌卻沒有退縮。即使眾人都知道未來要面對的逼迫的結局,但耶穌卻勇敢堅定地向著十字架的結局前進。

為什麼耶穌這樣地堅定向著十字架邁進呢?因為他遵行差他來者的旨意(約4:34),為了完成上帝的愛,為了救贖罪人。最終,耶穌走向十字架,彰顯了上帝那既有恩典又有真理的榮光,我們也從基督的十架受難中領受了上帝恩上加恩的豐滿祝福。

牧師和傳道有什麼差別?

404316420 10220952983409188 6902606001099167548 n

常常聽到弟兄姐妹問:「牧師和傳道有什麼差別?牧師和傳道做的事情似乎都差不多,為什麼還有名稱的區分?是在於薪水的不同嗎?禱告的力量不同嗎?職位高低的不同嗎?負責的工作不同嗎?」

使徒時代新約教會後期,教會已經發展出了「使徒-長老-執事」三級的制度。使徒到一個地方開拓了教會之後,按立長老負責牧養教會,另外也會選立執事來協助長老。套用到現在一般的教會來看,當時負責牧養教會的長老就像是現在的牧師,而當時協助長老牧養的執事,則像是現在協助牧師牧養的傳道,也就是說「牧師負責牧養教會,傳道協助牧師的牧養」。

宗教改革之後,更正教會非常看重正確的傳講聖道與施行聖禮,將這兩項視為正統教會的最重要的標記。因此傳統主流宗派,如信義會、長老會、聖公會與衛理公會中,牧師主要負責講道與聖禮的施行,傳道則協助牧師的牧養,傳道若要講道和發聖餐,需要經過牧師的遮蓋、授權與督導。換個角度來說,當傳道被認為有能力獨立且正確傳講聖道與施行聖禮時,便獲得了按立為牧師的資格。

不過,台灣還有很多獨立教會,在教牧制度方面比較自由,不一定和傳統主流宗派教會一致,牧師與傳道的分工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至於傳道如何獲得牧師的資格與條件,就要看該堂會的制度是如何規定的了。

預備好自己才能走的長久

 prepare
事奉上帝這十幾年來,過程是跌跌撞撞,發現要成為好的服事者,需要在能力、心裡健康上不斷進步成長,否則服事心志很容易被磨掉,變成公務員心態、打工心態、雇工心態,嚴重的直接從事奉的道路上三振出局。

耶穌在投身事奉前,花了30年的時間在四方面預備自己:智慧、身量、與神的關係、與人的關係。

「身量」是指身體要健康,才有力氣做主工,傳福音、探訪、講道、教導…都要有充足的體力精神,才能完成上帝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特別體會到「身量」不只是講外在的體力,更包含內在的心裡健康、心靈強健度。服事者要面對會友的諸多聲音,若是玻璃心,很容易憂鬱、負面,服事的路就會非常辛苦。因此強健的心裡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受度、情緒的穩定度,是每個事奉著需要具備的心裡素質,才能服事的長久。

連耶穌都需要花30年時間預備自己成為經得起考驗的服事者,我們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身量、與神、與人的關係」。讓我們現在開始好好預備好自己,成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完成上帝的託付,得主的獎賞。

保羅和雅各的「因信稱義」有何不同?

justification


現在仍然有些基督徒搞不清楚保羅的「因信稱義」和雅各的「因行為稱義」有什麼不同,在自己的腦補下,做出了得救除了信心還需要加上行為的結論,結果犯了重大的神學錯誤,陷入教會歷史著名的「半柏拉糾」異端之中。

其實好好讀聖經,就會發現,保羅和雅各所講「因信稱義」兩者用法在對象與定義上都不一樣。

首先,是「稱義」方面的不同(「誰」說好呢?)

我們要先從聖經的上下文來看:

保羅在羅馬書5:1提到的「因信稱義」是人藉著信靠耶穌,與神和好。保羅的「因信稱義」講的是「得救」,是神人關係,「稱義」是「神說人好」。

雅各在雅各書2:14-26講的「因行為稱義」,是人因著有好行為,別人說你好。雅各的「因行為稱義」講的是「見證」,是人人關係,「稱義」是「人說人好」。

雅各書的寫作對象是猶太基督徒,鼓勵猶太基督徒信主後要有好行為,耶和華看內心,但人看外表,人看不到你內在的信心,所以要有外在的好行為、好見證來見證內在的信心。雅各書可以說是行為指導手冊,提醒基督徒信主後的行為見證。

這道理很簡單,當一個人發現你曾經送過手機、鑽石等禮物給妻子,然後說:「你好愛你老婆啊!」這就是別人從行為看到了你對妻子的愛。

當你說你信上帝、愛上帝,但人看不到,人只能看到你的外表,看你的行為。有人會說:「這樣啊!你說你信,你『證明』給我看啊!你若真信,就要有行為來證明了你真的信上帝啊!」

不過,送手機、鑽石就真的表示老公的心真的愛老婆嗎?人看不到內心,所以只能從外在行為來評估,但上帝卻能鑒察人心,上帝不需要從行為才能證明信心的真假。

簡單地說,保羅和雅各所講的「稱義」是不一樣的,保羅講的是「得救時被上帝看為好」,雅各講的是得救後「要有見證,被人看為好」。

其次,是「信心」方面的不同

從上下文來看,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保羅的「信」指的是「信靠」,「因信稱義」的意思是藉著「信靠」耶穌,上帝說我們好,義就是好,上帝看我們好、無罪。

雅各的「信」指的是「知道」,因此,雅各才會說鬼魔也信耶穌(雅2:19)只是信的膽戰心驚,但我們都知道鬼魔是「知道」耶穌,絕對不是保羅所說的那樣「信靠」耶穌或約翰所說的「接待」耶穌。

雖然二者都使用「信」字,但仔細一點看上下文就知道定義不同,所以就不要再混為一談了。就像「屢試不爽」和「心情不爽」雖然都是「不爽」的用詞,但意義並不相同,混為一談就不對了。

結論是,保羅和雅各講的「因信稱義」,定義不同、對象不同、關係不同、事件不同,不要混淆不清。從聖經的一致性來看,上帝藉著兩位使徒啟示我們,在上帝無條件的愛之下,我們單單靠著信心被上帝稱為義而得救,而得救後的基督徒生活也很重要,行為上要有好見證,讓人能稱我們為義,將榮耀歸與天父上帝。

什麼是「自然神論」?

什麼是自然神論

有一次和姊妹們在嘉義吃號稱媲美鼎泰豐的小籠包,旁邊剛好坐著一群說英文的白種人,姊妹們要我邀請這群人一起來聚會。我操著不流利的英文邀請他們來教會,結果他們一致的反應是,他們不相信耶穌。於是我想邀請他們更多認識耶穌,但他們都拒絕了。坐在我旁邊的姊妹居然非常吃驚,因為他以前以為外國人都信耶穌,沒想到原來外國人也不都是信耶穌的。

其實我們要破除外國人就是基督徒的迷思,其實現在仍有很多高鼻子、說洋話的西方人還沒有信耶穌。

甚至,我們以為已經信耶穌的西方人,再深究一點,他們的信仰有可能不像我們所想像那樣。

例如,我過去曾以為美國開國元勳都是虔誠愛主的基督徒。鼎鼎大名的富蘭克林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肖像被印在100美元的鈔票上,然後美元鈔票上還有一句話「In God We Trust」,理所當然地會自然聯想他就是一位信靠耶穌的基督徒。但是後來我才知道,他在1776年的自傳中曾經說明,他是一位「自然神論」者。從這「自然神論」的說法可以知道,他其實只是一個自許開明的掛名基督徒,他並非正統的基督徒,因為他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甚至認為聖經中的那些神蹟奇事都是迷信。

什麼是「自然神論」呢?簡單來說就是:上帝像是個鐘錶師傅,創造了時鐘以後,就不管他了,讓時鐘自然運行。也就是說,上帝創造了世界後,祂就下班了不管人類了,之後就讓世界按著自然律、因果律運作。所以自然神論者雖然相信世界為造物者上帝所創造,但這個世界是以科學的自然律運行,沒有甚麼神蹟奇事或是救贖恩典。

自然神論曾經在十七、十八世紀風靡英法地區的上層知識份子,包括美國的富蘭克林、法國的笛卡爾、伏爾泰、德國的康德等人。他們普遍認為基督教的真正精神是博愛、鼓勵世人行善、持守倫理道德,聖經中的耶穌對他們來說只是個道德的楷模。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也是位「自然神論」者,他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新約聖經,被稱為Jefferson Bible,他將新約中他認為迷信的篇幅都刪掉,他強調以科學精神來看待古老的聖經,因此在「傑弗遜聖經」中沒有天使報喜與童女懷孕的記載,甚至沒有也提到耶穌的復活。傑斐遜想要告訴世人的是,耶穌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而耶穌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博愛和服務的道德觀。

就正統基督信仰來看,這些「自然神論者」人雖然可能立意良善,甚至自稱是基督徒,但卻是假基督徒、並未重生得救,因為他們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不接受基督的道成肉身,沒有憑著信心來得著稱義的恩典,也沒得著在主裡的新生命。他們那種高舉自己的理性過於聖經的作為,顯示了高舉自己智慧甚於上帝的啟示的驕傲與不信。換句話說,當我們去傳福音時,也當留意,對方即使說是基督徒,也可能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們還不認識耶穌,未得著重生,仍然需要我們向他們傳揚基督福音,傳遞傳正的聖經信仰哩!

「手抄」聖經

clerk

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輩跟我說:「我因為字漂亮而得到工作。」他民國五十年從大學畢業,是當年稀缺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字寫得美麗又工整,得到一份特別的工作,就是幫武俠小說家抄寫手稿,抄好的手稿交由出版社出版,原稿則是作者自己保留。在影印機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長輩靠著抄寫員的額外工作收入貼補家用,改善家中經濟。

自古以來就有抄寫員,在聖經中提到的「文士」就是抄經員。「文士」在猶太人中的地位超高,甚至高過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當時負責手抄妥拉。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以前,「抄寫」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會讀書、認字、寫字的人才能擔任抄寫員。文士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聖經,在抄寫的過程中要非常謹慎、細心、專注,不能寫錯任何一個字,在邊抄的過程中,邊默想上帝的話,因此文士對聖經非常熟,他們也擔任講解聖經的拉比,做教導的工作。

一個新成立的會堂要有完整的妥拉,就必須請文士抄寫聖經。試想一個文士一天能抄寫多少經文呢?將經文抄寫在羊皮卷或蒲草紙上,成書後的羊皮卷需要廣大的空間才能存放,一般人的家裡是沒有妥拉的。

手抄本在當時是彌足珍貴,想要學習神的話必須到會堂去。現在我們有印刷術,不需要人工費力抄寫,能夠以便宜又實惠的價格買到聖經;甚至有免費的聖經app,只要滑開手機就能隨時拿起來讀,實在是太幸福了。讓我們時常將神的存記在心,反覆思想,讓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們走在上帝的心意中。

讀「約翰福音」體會上帝無條件的愛

j

最近讀「約翰福音」,除了有與以往不同的更深認識外,還伴隨著一種奇妙與美好的感覺。

耶穌在迦南婚宴中,將禮儀用的缸中白水變為餐桌上的香醇美酒,超越了律法的嚴苛規定,使人經歷了更好的饗宴。

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超越了地上感情和肉體的飢渴需要,使人經歷了屬天活水的滋潤滿足。

耶穌五餅二魚的神蹟,超越了眾人的飢餓和缺乏有限,使人經歷了飽足與豐盛有餘。

我真的覺得成為基督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耶穌的福音是多麼的美好:可以品嚐人生的香醇,可以得著滋潤滿足,可以天天經歷豐盛有餘。

讀「約翰福音」,讓我真的體會上帝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4:9)

現在來禱告

pray

最近讀了奧夫艾克曼牧師的《禱告改變列國》,看完這本書後,我一直在想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啟發,有什麼不一樣的看見、心得感想,回想了很久,又將書重頭到尾翻一次,我的心得只有一句話:現在來禱告就對了。

這本書提到禱告很重要,禱告像是良心的按摩器,按摩人剛硬的心,使人能夠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若我們希望家人朋友能夠信耶穌,先為他們提名禱告,聖靈會做工、按摩他們的良心。

閱讀禱告的書,是知識上、思想上的預備,讓我們知道禱告的重要性,禱告帶來的影響力,看見聖經中、歷代敬虔愛主的基督徒,憑著信心日夜禱告,上帝就垂聽,讓人經歷上帝的奇妙帶領。

不過基督徒若只停留在知道禱告很重要,而沒有去禱告,那就很可惜了。其實禱告是「技術」的學習,是要實際上去操作的,實際的開口、或在內心真心地跟上帝說話。不然懂在多禱告的知識,卻沒有渴慕跟上帝說話的心與行動,那也無法經歷禱告帶來的大能。

有個姊妹常常在洗澡的時候和上帝說話,因為洗澡時是個獨立放鬆的空間,不需要在意其他的人眼光,這時候上帝都會回答他心中的疑惑。他將在浴室中的對話錄寫下來,希望將來能出一本繪本,鼓勵小朋友能隨時與上帝親密的交談。

有個牧師牧養的會友達千人之多,因為他的會友眾多,不見得每個都認識,因此他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每個會友一一提名禱告,求上帝幫助他們。牧師倚靠上帝的心,上帝不斷的祝福他的教會興旺起來。

有個姊妹他們全家在民國38年來台灣,因為家裡經濟沒那麼寬裕,父母要養四個孩子非常不容易。每當要繳學費時,他媽媽就一直跪在地上禱告,然後把後院的雞賣了,就能夠繳孩子的學費。他看到媽媽常常跪著禱告,也會跑到媽媽旁邊跟著一起禱告。媽媽隨時禱告的身影深深地影響著他,現在他也是個隨時禱告的人。

基督徒不需要到特定的地方才能跟上帝說話,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跟上帝說話,上帝樂意我們來親近他,我們現在就來禱告吧!

「手抄」聖經

clerk

有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輩跟我說:「我因為字漂亮而得到工作。」他民國五十年從大學畢業,是當年稀缺的大學畢業生。因為字寫得美麗又工整,得到一份特別的工作,就是幫武俠小說家抄寫手稿,抄好的手稿交由出版社出版,原稿則是作者自己保留。在影印機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長輩靠著抄寫員的額外工作收入貼補家用,改善家中經濟。

自古以來就有抄寫員,在聖經中提到的「文士」就是抄經員。「文士」在猶太人中的地位超高,甚至高過法利賽人,因為他們當時負責手抄妥拉。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以前,「抄寫」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會讀書、認字、寫字的人才能擔任抄寫員。文士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抄寫聖經,在抄寫的過程中要非常謹慎、細心、專注,不能寫錯任何一個字,在邊抄的過程中,邊默想上帝的話,因此文士對聖經非常熟,他們也擔任講解聖經的拉比,做教導的工作。

一個新成立的會堂要有完整的妥拉,就必須請文士抄寫聖經。試想一個文士一天能抄寫多少經文呢?將經文抄寫在羊皮卷或蒲草紙上,成書後的羊皮卷需要廣大的空間才能存放,一般人的家裡是沒有妥拉的。

手抄本在當時是彌足珍貴,想要學習神的話必須到會堂去。現在我們有印刷術,不需要人工費力抄寫,能夠以便宜又實惠的價格買到聖經;甚至有免費的聖經app,只要滑開手機就能隨時拿起來讀,實在是太幸福了。讓我們時常將神的存記在心,反覆思想,讓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引導我們走在上帝的心意中。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