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的壞脾氣

paul

聖經中保羅看來似乎常罵人。例如在提多書中,罵克里特人「常說謊話、又惡又懶」。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中罵一些信徒「甚麼工都不做,反到專管閒事。」在加拉太書責備收信人:「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又在哥林多前書中責備一些哥林多會友「自高自大」,甚至說:「要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裏去嗎?」

保羅的脾氣真的不好嗎?應該說,保羅很勇敢、直率與剛正。從保羅寫的信可以看到他的個性,保羅不害怕衝突,不怕得罪猶太人,直接說他們哪裡不對,甚至說:「不要聽猶太人荒渺的言語」。他也不怎麼討好信徒,有不對的地方他就直說。但人通常不喜歡被責備,或是被直接指出錯誤。

保羅出身於猶太的法利賽派,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猶太文化,在當時是個知識分子。上帝揀選保羅,讓教會得以跟當時社會中的知識分子對話,將基督的福音清楚地說明。被指責錯誤的猶太教徒當然不喜歡保羅,甚至想要殺他,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叛徒。不但叛教,還大肆宣揚基督教,是個需要除掉的眼中釘。

但除了猶太教徒之外,連一些基督徒也不喜歡他,他們背後議論保羅:「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林後10:10)還質疑他沒有使徒的權柄,他的教導不夠資格。這些流言蜚語傳到保羅的耳中,保羅便寫了哥林多後書,說明他的權柄是從上帝而來的,他曾經被提到三層天等奇妙的屬靈經歷,證明他的權柄從耶穌來,他所傳講的是純正的福音。

其實保羅最在意的不是自己被攻擊或被看輕。他最在意的就是「純正的基督福音」。他指責信徒最多的也是信仰偏離了福音,他很嚴厲地指出:「其實那不是福音」。

保羅為了純正的福音,甚至願意將萬事看為糞土,一心一意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他甘願放下一切,不以福音為恥,辛勞跋涉地四處旅行佈道,旅程中還孜孜不倦地寫了13卷保羅書信,篇幅幾乎占了新約聖經的一半。

我們可以看出,保羅之所以能如此勇敢剛正,辯駁猶太教徒與指證基督徒的錯誤,因為他內心對於福音的認識、堅持與火熱。也因如此,外邦基督教會才能聽聞基督福音,認識基督的美好救恩。

或許,現在基督徒能持守純正的信仰,應該要大大感謝當初保羅的勇敢、剛正與火熱哩。

自己國家自己救?

county

最近從「福音」的視角將聖經從舊約到新約走一趟,感覺看聖經和以往不同,更立體化了,有了更深的領略和體會。

例如,猶太門徒跟隨耶穌,他們一開始認為耶穌是拉比,後來認識耶穌是基督。自此以後他們便抱持著一個信念,耶穌是君王彌賽亞。當他們聽到甚麼「上帝國」,很容易想到的是耶穌要帶領他們推翻羅馬帝國,建立以色列國。

因此,門徒們期待的好消息就是,心心念念想著耶穌甚麼時候正式稱王,推翻羅馬帝國,耶穌在門徒的心中就像是孫中山要帶領革命黨人推翻滿清建立新國家一樣。

所以雅各、約翰的媽媽才會跑來跟耶穌關說,願我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21)意思是我的兩個兒子跟你一起打天下,將來你要賜給他們一官半職,在你的左右擔任宰相。耶穌告訴門徒你們根本不知自己在求什麼。另外10個門徒心裡也很不高興,現在就開始超前部屬搶官位了。

也就是說,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彌賽亞根本就沒有「救世主」的意思,他們期待的是承續大衛王朝的「以色列君王」。對他們來說,好消息是甚麼?就是上帝所設立的君王彌賽亞來了,要拯救自己的國家,打敗羅馬帝國,獨立建國。

但耶穌似乎沒有照著門徒的期待走,不但沒有推翻羅馬帝國,還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天後竟然從死裡復活了,但這個時候門徒真心的相信耶穌要建立的國不是地上的,是在天上嗎?

其實門徒還沒有這樣的覺醒。耶穌復活後有40天和門徒同在,教導他們上帝國的事情,這時候門徒很興奮的問耶穌:「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門徒的小腦袋想的還是希望耶穌帶領他們建立地上的以色列國。

後來耶穌升天,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給予他們傳福音的使命。門徒才真正明白,耶穌所說的國度,不是地上的國度。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單是給「耶路撒冷、猶太全地」的猶太人,也要傳給他們瞧不起、認為不潔的「撒瑪利亞」人,甚至還要傳給在過去他們認為是狗的「地極」外邦人(徒1:8)。這對一心期盼「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門徒來說,是多麼震驚與不解的事啊!(直到彼得的哥尼流事件與徒15章門徒們聽到上帝在外邦人中做的事,門徒們才真正了解福音是給世界的!)

耶穌的福音不只是以色列人的,更是世界的。基督耶穌來,超越了當時猶太人獨立建國的期盼,而是使人罪得赦免,與上帝相和,進入使人得生命與得豐盛的上帝國度。

感謝上帝!以福音的視角和眼光能更深入的看新舊約聖經,更加讀懂與理解聖經,掌握聖經中基督耶穌的福音精意。

什麼是「使命」?什麼是「異象」?

mv

這兩個名詞常常在教會聽到,似乎朗朗上口,但有的時候卻無法精確說出兩者不同之處。

「使命」,英文是mission,任務的意思,基督徒首要的「使命」是主耶穌在太28:19~20所託付的「任務」,我們常稱之為「大使命」,要領人歸主、帶人成長。

「異象」,從中文來看很容易理解為「奇異的景象」,但英文是vision,一般翻譯成「願景」,是「對未來的看見」,這是「看見」,便很具體,可以客觀來衡量是否達到這樣的光景。

以下試著舉幾個例子,以做區別:

「使命」:減肥
「異象」:現在的直筒腰,三個月後變成曲線腰。

「使命」:帶家人去台南遊玩
「異象」:家人在台南奇美博物館前都露出愉快的笑容拍照。

「使命」:讀書增加專業知識
「異象」:四年以後,戴著博士帽、穿著長袍參加畢業典禮。

異象,是能清楚評估的,而不是抽象的口號。有了「未來的看見」,才能規劃後續的「策略」,執行計畫,並且在實踐時時時評估方向是否正確。

若異象不清楚,那麼容易迷失方向,淪為為了做而做,像無頭蒼蠅一樣漫無目的地過日子,時間無形就浪費掉了。

聖經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異象,是對未來清楚的看見,幫助我們持定方向,集中焦點,堅定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好人就是好領袖嗎?

leader

從前我認為我是個好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領袖,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清楚明白什麼是「領導」,知道領導的定義,才能有效領導。

什麼是領導?就是將人從A點帶到B點。以嚮導為例,如果我們要去爬阿里山眠月線,我們會找有經驗的嚮導帶領我們,嚮導將我們從嘉義市帶到眠月線,好的嚮導會在過程中確保我們有沒有跟上,提醒我們要帶什麼,走哪條路才是正確的,隊員是否有充足的體力可以走到目的地,有沒有山崩土石流,天氣適合健行嗎?

好的嚮導具備專業知識,成功的將隊員帶領到目的地,曾有導遊明明不知道路,帶著團員亂逛瞎闖,最後大家迷路還上新聞,團員要求旅行社要退費,這就是不好的嚮導,沒有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

好人充其量可以當一個好朋友,但好人不見得會領導,就像一個好人不見得會賺錢,賺錢和領導都是一種能力,所以若有心想要擔任領袖的人,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跟實力。

大家對領導者的期待是: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你可以帶我去哪裡?你有什麼能力可以領導我?知道方向、有願景、知道要往哪裡去,這樣子別人才可能會跟,不然如果我們只是一個好人,別人就會覺得你跟我是一樣的,沒有跟的必要。

要成為一個好的領袖,能力很重要,但領袖的能力在教會往往被忽略,我們比較常談的是靈命、性格、生命。當然靈命好、性格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品格不正的人,在信仰團體中是難以服眾的。因此我們在道德上也要不斷的提升,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好人,而不是一個利用別人、自私自利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成全別人、利他的人。

人對領袖的期待通常是更高的,若我們要帶領別人,就要有被批評的心理預備,因為領袖就是突出來的那個人,所謂的棒打出頭鳥,突出來的那個人就會被看見,就是會被罵、被八卦,就像總統被罵最多一樣,因為要當領袖就必須要承擔眾人的眼光,要有足夠的心理抗壓力和安全感,才足以負重前進。

有心服事上帝的人,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在聖經、神學的知識上提升,還有各種能力的提升,像是領導力、溝通力、見證力、影響力(佈道力)、教導力、判斷力、關懷力,讓我們能更有能力帶領人走向上帝為我們預備的豐盛之地。

「出埃及」是認識妥拉的核心事件

torah

舊約中的妥拉,又稱摩西五經、律法書。這有五卷書分別是創、出、利、民、申,作者是摩西。

為什麼摩西會寫這五卷書呢?從歷史背景的眼光來看,因為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了,這個事件促發了後來五經的出現,因此,我們可以從出埃及作為核心來理解這五卷書的重點,這五卷書要表達的重點是:

創:出埃及的歷史
出:出埃及的歷史
民:出埃及的歷史
利:特別法(宗教法)
申:一般法

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在曠野達40年之久,他必須教導200萬的猶太人,他們是誰,從何而來,為什麼要出埃及,要往哪裡去,為何在此漂流。以免失去了自我身分的認同與前進的目的,因此有了民族的相關歷史記載:創、出、民。

同時摩西要管理200萬的猶太百姓人,提醒大家共同遵守規矩,才能有秩序的生活,有紀律的往流奶與蜜之地前進,所以有了一般法~申命記。

另外,摩西還要建立百姓的信仰,帶領百姓按規定與節期與過一個敬拜上帝的生活,所以有了宗教法~利未記。

我們過去可能沒有從歷史背景的概念來看摩西五經。但當我們理解了歷史背景之後,就知道為何這五卷書按猶太人的傳統,常被看為是一卷書,而非是五卷書,是最神聖的書卷,而且五經之間關係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我過去對「異象」的小小疑問

vision
 
以前常聽到一句話,叫做「事以秘成」。但是當也聽到許多牧者提到教會「異象」vision時,強調要讓大家都知道。這兩個說法是衝突的?應該怎麼看待呢?

華人的文化偏好「事以秘成」,比如說懷孕,通常隱密三個月之後再告訴大家,免去一些可能的困擾。有些牧者雖然心中對教會的未來有一些期待,但也不敢告訴大家,以免不成功的話,很沒面子。

「事以秘成」是中國人的處世智慧,一件事情還沒成就前,不要到處張揚,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煩,包括了爭競、嫉妒、比較、洩密、誇耀、攀比等等。

但是「異象」則不同,要「公告周知」,因為這是對未來中長期的看見,要清楚、明確、可評估是否達成。異象不只是領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這個群體,大家要一起努力達到的大目標。

領袖就像是導遊,導遊要讓大家知道要去哪個地方,而不是什麼都不說,然後告訴大家跟著我就對了。這樣,跟隨的群眾可能會有不安全感、無所適從、被動消極等等問題。

做一個領袖,應該讓大家清楚知道我們要往哪裡去,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醒要跟上,照顧所有的人一起向著目標前進,而且時時留意落隊的人。

教會若沒有清楚的異象,大家就沒有明確的方向,當然也不可能提到甚麼「同心合意」,一起往前進。試問,要一起去到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同心合意,凝聚共識?

​教會領袖不要害怕將異象公布出來,因為若真要完成教會異象的實現,那麼身為屬靈導遊的傳道人,就必須常常「公告周知」、提醒大家,我們要去哪裡?不要迷失了方向,然後引導、激勵大家一起往異象前進!

【來跟我吧!】

follow

經文:路18:29-30

在股票市場中常聽到一句話,跟對老師上天堂,跟錯老師住套房,這講的是賺錢,跟對老師就賺大錢,跟錯老師就賠錢。

在職場上,如果我們跟到一個好主管或是好老闆,會幫助我們在職場中走的更順,幫助我們成長,精進自己的專業。若是跟到不好的主管,只會利用我們來成全他自己的野心,我們自己也沒得到好的建造。

在家庭上,有一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傳統的觀念女性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個女人幸不幸福,取決於他有沒有跟對男人,他的男人好,這個女人就幸福,他的男人不好,女人就一起遭殃,要自立自強。

我們想要跟隨某些人,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些人會帶我們過更好的生活、活得更有盼望、賺更多的錢,過得更幸福,所以我們會跟他。但人都是不完美的罪人,是有限的人類,跟隨某些人難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

但跟隨一位神:耶穌,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耶穌現在也在呼召我們來跟隨他,他應許跟隨他的人,必定得到百倍祝福。

那我們要怎麼跟耶穌呢?

首先,耶穌要教導我們的第一點是:「勇敢跟隨」。
路18:29-30「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

跟隨耶穌要撇下一切所有的來跟隨,請注意,不要誤會耶穌的意思,耶穌不是要我們拋家棄子、不照顧家人,不負責任,或是把房子賣掉當無殼蝸牛,然後才能跟隨耶穌。

這段經文要從「價值觀」的選擇來看,基督徒要用上帝國度的價值觀在世界國生活,也就是我們有沒有把耶穌放在第一位。這段經文不是剝奪我們什麼人生的寶貴事物,而是要我們脫離世界錯謬的價值觀,要將跟隨耶穌放在我們價值系統的第一位。

基督徒可以為了跟隨主,將房屋、父母、妻子、兒女等放在次要的地位,這樣的選擇帶來的結果很清楚:「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耶穌沒有要剝奪我們,耶穌反而是要祝福我們。

在還沒信主以前,我們會跟隨世上的價值觀,跟隨某個人,或是跟隨自己的判斷,我們自己坐在生命的寶座上,自己做所有的決定,但我們人是有限的,目光短淺的,我們所做的決定不一定對,或不一定是最好的。

信了耶穌以後,耶穌是我們的救主,也是我們生命的主。既然耶穌是主人,那我們有沒有讓耶穌坐在主人的寶座上?我們要從自己的寶座上下來,讓耶穌坐在寶座上。我們是罪人,罪人的特性就是目光短淺,看得不夠遠,但耶穌是永生上帝,他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神,他深知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他知道怎麼樣對我們最好,有這樣超越的上帝作為我們生命的主,不是很好嗎?有耶穌這樣的超級嚮導做我們生命的引導者,是最棒的,耶穌值得我們信靠勇敢跟隨。

耶穌的門徒彼得,本來是個漁夫,在加利利捕魚,他有自己的船隻,算是個小老闆,如果他沒有跟隨耶穌,那他一輩子就在加利利這個地方捕魚,過上還算不錯的平凡生活,世上的人也不會認識他。

但是他勇敢跟隨耶穌,他的人生得到很大的翻轉,耶穌讓彼得得人如得魚一樣,彼得跟隨耶穌,他跟對人了,他為耶穌撇下一切,得到的是百倍祝福,彼得帶領好幾千人信耶穌,建立耶路撒冷教會,彼得為捨,反而得更多。

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是聖彼得大教堂,都在紀念彼得這個人,很多人幫孩子取名也叫彼得。彼得被記念了兩千年,現在有些有名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我們為以他的名字來作為紀念,像是馬偕醫院、衛理女中等,馬偕、約翰衛斯理跟耶穌,他們的祝福超過百倍,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世人紀念著。

跟隨耶穌不但沒有吃虧,反而得祝福,耶穌值得我們跟隨。我們要憑著信心勇敢的跟隨耶穌,將耶穌放在第一位。

這世界上的人,都在尋找可靠的領袖來跟,在政治上也是,跟對人就一起做官,跟錯人只好在野。在職場上也是,跟對人,整個公司就興興向榮,跟錯人,整個公司就不賺錢甚至破產。跟對人和跟錯人,結局差很多。

很多人都想要跟隨伊隆馬斯克,支持他的願景,相信他會帶領人類移民火星,有的人會買馬斯克公司的股票來支持他,跟隨馬斯克的人,相信他會給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與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耶穌也要許每個基督徒一個美好的未來,耶穌說得很清楚,我們跟了,那美好的未來就等著我們,那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祝福正在等著我們,讓我們勇敢跟耶穌吧!

基督徒在跟耶穌的路上一定會遇到挑戰,特別是我們現代的生活都非常緊湊、忙碌,每天都要做很多的決定,排定事情的優先次序。當工作和聚會有衝突時,我們會做什麼選擇?當服事和家人聚餐相衝突時,我們選擇哪一個?

上帝看重我們的心,當我們勇敢將耶穌放在第一位,我們是絕對不會吃虧,不會有損失。聖經上說:「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我們看重上帝,把上帝擺在第一位,上帝就看重我們所看重的事情,反過來會祝福我們所需用的,跟隨耶穌的人一無所缺的,完全不需要擔心吃、喝、穿、用,上帝必定會負責。

在聖經當中很多人憑著信心跟隨上帝,他們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摩西在矌野牧羊40年,直到八十歲的某天,上帝在焚而不毀的荊棘呼召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離開被奴役的生活,一同前往流奶與蜜之地。摩西一開始不斷拒絕,後來憑著信心回應上帝的呼召,帶領兩百萬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從一個平凡無奇每天看羊的日子,勇敢承接上帝的呼召,跟隨上帝帶領,活出不一樣、豐盛的人生,成為了猶太人的民族英雄。如果摩西拒絕上帝,甘於每天牧羊的日子,他的一生就這樣白白的過了,現在我們也讀不到摩西的故事,他就淹沒就歷史的長河中。

我們的人生很寶貴,我們要跟對人,耶穌現在對我們每個人發出呼召跟邀請:「來跟隨我吧?」我們要勇敢跟隨耶穌,憑著信心跟隨耶穌,耶穌愛我們,他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他有超越的眼光、超越的計畫、超越的安排,是我們有限的人所想不到的。讓我們一起來跟耶穌,將耶穌居首位,耶穌會祝福我們在今世得百倍,在來是得永生。

接下來,耶穌要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迎向豐盛」,跟隨主的人,能夠在今世得百倍,在來世得永生。

當我們勇敢跟隨耶穌,耶穌應許我們要迎向豐盛。跟耶穌的人不會損失、不會吃虧,反而是得到更多,而這個多是30倍、60倍、100倍的祝福。

請留意,耶穌要祝福我們,不是要滿足自我中心的自私與貪婪,以自我為中心和以上帝為中心是不一樣的,以自我為中心是希望上帝來滿足我的需要,一切的考量都是我我我。以上帝為中心是以上帝為首,跟隨上帝隨之而來的是迎向上帝所預備的的豐盛與富足。

約伯在烏斯地中是至大的,有一天孩子突然死掉,財產也沒了,自己也生病了,老婆跟他說你棄掉上帝吧!約伯回答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遇到這麼大的困難,一般人的反應通常是抱怨上帝,離開上帝,但約伯的反應不一樣,他仍然尊主為大,在各種痛苦中,堅持信靠上帝,最後上帝祝福他的財產比以前更多,得到雙倍的祝福,他原本已經至大了,現在更大。

約伯以上帝為中心,不論遇到順境、逆境、困難、逼迫,都堅持高舉上帝,以神為美為善,最後約伯迎向上帝給他的豐盛。

曾有人用0和1做一個貼切的比喻,如果耶穌是1是人生豐盛的秘訣,家庭、工作、愛情、金錢、名聲都是0,我們將耶穌在生命中的首位,那人生的價值就是1000…無限大,如果我們讓愛情、工作、名聲居首位,耶穌放在末位,那我們人生的價值是00001,只有1。請問哪個人生是最有價值的呢?

我們要做聰明的選擇,跟隨耶穌,迎向豐盛。

耶穌說他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個豐盛不單是指屬靈的層面,也包括物質或身體的層面。

亞伯拉罕出吾珥的時候,他本來就是個有錢人,他離開吾珥往哪裡去都還不知道,但他憑著信心跟隨上帝,上帝叫他去哪裡,他就去,後來上帝祝福他財富更多,賞賜他心心念念的兒子,後代還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麼豐富。

耶穌給的祝福不是只有靈魂層面的,聖經上說:「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三2)這裡的豐盛包括全人,有屬靈的、物質的、身體的豐盛。

耶穌現在呼召我們跟隨他,我們一起來跟耶穌吧!在這短暫的年日,勇敢的跟隨耶穌,活出不一樣的人生,耶穌必定為我們人生負責,讓我們綻放人生的光彩,我們所需用的一點都不缺乏,反而在今世得百倍,來世得永生。

我們一起來禱告。我們現在跟上帝說,我願意勇敢跟隨祢,求你帶領我的一生,迎向豐盛人生。


從羅波安事件看領導

leader

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接續做王,在領導方面的失敗,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所羅門過世之後,羅波安繼任為以色列的王,父親是一個強人,又要面對許多老臣,以及各部族的首領。接班壓力當然不小。

以色列各部族的首領在所羅門過世的時機,來試探羅波安的領導風格。老臣建議羅波安對他們「說好話」,在執政之初,以懷柔政策來攏絡人心。

可惜的是,羅波安可能基於擔心被人小看,或太過自信,居然聽取沒經驗的臣子建言,決定以高壓統治來壓服異議意見,讓各部族臣服於這位新任的國王。

如果羅波安真是夠強,力量真的夠大,能夠有效地高壓統治,即使臣民離心離德,或許百姓們也不敢反叛。但羅波安卻懵懂無知,既未得著民心,反讓民心思變,北邊的十支派就在此時反叛脫離羅波安的領導,國家分裂為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

年輕的羅波安沒有今日北韓金正恩的壓服力量,更沒有過去他爸爸所羅門的智慧。一個真正好的領導,不是要人順從而已,而是要得著人心。中國古時的王莽曾以禮賢下士著稱,他因著謙恭得到了天下民心,而能稱帝。羅波安若在即位之初,以謙恭的態度面對臣民,以色列的國運應該截然不同。

有些傳道人初到教會接任牧者以及有些信徒擔任同工,會以「理所當然」的態度,要求順服:「我是牧師,所以要順服!」「我是組長,所以要聽我的!」這類強勢領導的姿態,容易造成彼此間的對立,容易導致和被帶領者關係的貌合神離,甚至產生嫌隙,對雙方都不是美事。

有智慧的領袖,要避免羅波安的錯誤,先得著人心,更甚於控制要求。在就任初期,最好能謙卑禮讓,先放低姿態,採用弱勢領導,建立同工團隊,匯集團結力量,未來才能更有效地帶領大家一起朝著異象(vision)前進。

【成長與得勝】(撒上1)

win

有些基督徒信主很久了,但每個禮拜聚會只是打卡行禮如儀,沒有真正親身經歷神。

有一次我問一個基督徒你為什麼去教會,他說教會中午的愛宴很好吃,還有參加小組有朋友固定關心他。我聽來聽去,只聽到人對他做了什麼,沒有聽到神對他做了什麼,他在什麼事情上面經歷上帝。

有些人信耶穌好一段時間,卻沒有經歷上帝,聚會只是一種習慣,那就很可惜了。

上帝盼望我們在基督裡,我們能親自體會到上帝,生命不段成長,靠耶穌基督勝過生活的艱難與挑戰。

從撒母耳記上第一章1-11節來看,第一個重點是「要親身經歷」。

故事的男主角叫以利加拿,他有兩個老婆,一個是哈拿,一個是毘尼拿。毘尼拿有生孩子,哈拿沒有小孩。

以利加拿每天會帶著妻兒到示羅敬拜耶和華,以利加拿會將祭肉分給毘尼拿和她的兒女,但是給哈拿的卻是雙份,因為他愛哈拿,但很無奈的是哈拿沒有生小孩。

如果你是毘尼拿,看到丈夫每年都給另外一個女人雙倍的肉,還比較愛另外一個女人,心裡一定非常不好受,又是嫉妒、羨慕、恨,所以在生活中常常和哈拿作對,說他是生不出蛋的雞,讓哈拿生氣。

這一次以利加拿又給哈拿雙份的肉,毘尼拿還是刺激他、跟他作對。哈拿就哭了,賭氣不吃飯,她老公就說:「哈拿啊,你為什麼要哭,不吃飯,心理煩悶呢?有我難道不比十個兒子好嗎?」以利加拿沒有嫌棄哈拿生不出孩子,反而還安慰他說有我就夠了。

顯然哈拿不領請,我們看到哈拿幼稚的一面,在婚姻當中,他已經是一個勝利者了,他有老公的愛,毘尼拿有小孩,但老公卻不愛她。毘尼拿應該比哈拿更痛苦,但哈拿沒有數算他已經有的,一直看他沒有的。哈拿其實可以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告訴毘尼拿說:「你看,老公愛我妳沒有,老公給我雙份肉你沒有。」我們要看自己有的,不是看自己沒有的。但哈拿一直看自己沒有的,他就是要小孩。他要小孩是因為他愛小孩嗎?不是,是出於嫉妒、比較,只是為了要證明他也生得出小孩,這樣就能勝過毘尼拿了,在婚姻中哈拿就個全然的勝利者了。

其實哈拿沒有小孩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每到獻祭的時候,以利加拿都會給哈拿雙份肉,毘尼拿看了心裡都不高興,就會一直去刺激他,刺激了這麼多年,哈拿都沒有求孩子。

直到這一次,哈拿受不了了,他們全家到示羅敬拜,哈拿的舉動和以往不同,以前她都陪著老公到示羅,但都沒親自向耶和華求什麼,他只是一個旁觀者,這位神跟他沒有關係。反正每年到聖殿敬拜就是個例行公事,祭拜完就打道回府。

這次哈拿的態度和行為完全不一樣,他從一個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帶著悲痛愁苦的心來到聖殿,跟上帝祈禱。哈拿跟上帝說:祢若顧念婢女的苦情,就賜給我一個兒子,我必讓他終身歸給上帝,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

不過這個禱告有一些奇怪,哈拿跟上帝求兒子,這個兒子還要獻給上帝。請問哈拿有愛他的小孩嗎?如果他有愛小孩,那應該是留下來自己養,什麼還要獻給上帝,上帝缺小孩嗎?這就是在告訴上帝,上帝,你讓我生,生完後你來養,我只負責生,不負責養。

雖然哈拿的動機沒有那麼純粹,但這麼多年以來,哈拿終於親自跟上帝求,他從一個旁觀者,現在變成親身參與。其實哈拿早一點跟上帝求不就好了,早點經歷神不就好了,這些年來就不需要受被嘲諷的苦。

這就很像有些基督徒到教會很久,習慣當一個旁觀者,覺得上帝跟他沒有關係,上教會只是一個習慣,也不讀經、也不禱告、也沒有聖靈充滿權能事奉的經歷,每個禮拜來打卡安慰良心,沒有任何信仰經歷,參加崇拜只是一個宗教習慣。

上帝不要我們只當一個信仰的旁觀者,上帝要我們能夠親自體會,和神說話,禱告互動,親自經歷耶和華是又真又活的上帝。

今年五月中傳神學院舉辦了「增進見證力」課程,我在特會中有大突破,信主18年沒有趕過鬼,這是第一次趕鬼,參加的人看到鬼被趕出來,親身經歷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權柄能力連鬼都怕。弟兄姊妹看到鬼被趕出去以後,信心也得堅固。有位弟兄更加確信他領受了方言的恩賜,回去後要每天操練說方言五分鐘。

上帝不要我們做一個旁觀者,上帝要我們親自經歷他。我們常聽別人的見證,遇到主之後如何改變,上帝怎樣垂聽他的禱告,上帝怎樣帶領人谷底翻身,上帝怎樣醫治某人的疾病。

今天上帝要我們親自來體會,不要只是聽說,上帝現在就邀請你來經歷他,我們願意經歷嗎?

接下來從撒上1:12-18來看,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二點是「能單純相信」。

哈拿在上帝面前不住的在心中默禱,只有動嘴唇沒有出聲音。在聖殿服事的祭司以利看到哈拿以為他喝醉了,跟他說你要醉到什麼時候,你不應該喝酒。哈拿回答,你誤會我了,我是心理愁苦的婦人,我清酒濃酒都沒有喝,現在在上帝面前默禱,不要把我看成是不正經的女人,我一直被別人刺激心裡很苦。

以利就回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上帝應允你的禱告。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哈拿走出聖殿去吃飯,臉上再也沒有愁容了,不在愁眉苦臉了,開心快樂了。

請問以利知道哈拿跟上帝求什麼嗎?不知道,哈拿沒有跟以利說他要孩子。以利只是簡單的回答一句:「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上帝應允你的禱告。」以利只是想打發他走,但哈拿很單純,他就單純的相信以利的話,聽了就快樂了,她有一顆非常單純的信心,這一刻他相信上帝會答應他,會給他一個孩子。

有些人跟上帝禱告後,可能還抱著一顆懷疑的心,想說上帝會回應我嗎?真的嗎?不會成真吧!可以哈拿有一顆單純的信心,他就這樣單單純純的相信上帝會回應他禱告,就開心快樂的去吃飯,臉上的表情也變了,不再愁容滿面,而是滿心相信上帝會成就他的禱告。

希伯來書說:「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雖然現在還沒有實現,但相信未來有一天會成就。

趙鏞基牧師是一位信心很單純的基督徒,趙牧師出來牧會的時候非常貧窮,家裡沒有桌子、椅子,也沒有腳踏車可以出門探訪。有一天他跟上帝禱告,我是個傳道人,上帝啊!祢不是豐盛的神嗎?為什麼我這麼窮,連寫講章的桌子,連一張坐的椅子都沒有。去探訪弟兄姊妹要走很遠的路,很累,為什麼沒有一台腳太車可以讓我騎呢?

上帝跟他說,你要書桌、椅子、腳踏車,要說得清楚明白一點,趙牧師就跟神說什麼廠牌、顏色、功能、造型。上帝說,好,這些東西都已經給你了,現在都在你的肚子理了,要去孵化他,就像懷孕的婦女懷胎十月等候孩子出生一樣,要有新生兒生出來,孩子需要在媽媽肚子裡成長,十個月後才生出來。

趙牧師憑著信心告訴會友我現在已經有桌子、椅子、腳踏車了,會友問在哪裡?我們能不能到牧師家看看,幾個會友到牧師家後什麼都沒有看到,問牧師,你說的桌子、椅子、腳踏車呢?趙牧師說:在我的肚子裡阿!會友們聽到後,到處跟別人說,我們牧師這個大男人,現在說他懷孕了,桌子、椅子、腳踏車在他的肚子裡,之後會生出來。

趙牧師有單純的信心,還沒有得到就跟別人講,如果是我們,我們敢跟別人講嗎?雖然現在沒有看見,但憑著已經相信自己擁有這些東西了,等時候滿足,他所要的東西都一一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哈拿有一顆單純的信心,禱告後就不在愁容滿面,我們也要有一顆單純的信心,相信上帝已經垂聽、回應我們的禱告。有的時候我也沒有那種單純的信心,禱告完後也會懷疑,上帝真的有聽嗎?上帝有最好的安排嗎?

讓我們一起來棄絕這種小信、不信的惡心,讓我們有一顆單純的信心,禱告完後就單純的信靠上帝,單純的相信上帝的帶領,單純的相信上帝的安排最好。

接下來從撒上1:19-28來看,上帝要教導我們的第三點是「能勇敢奉獻」。

耶和華應允哈拿的禱告,哈拿很順利的懷孕了,日期滿足就生下一個兒子,給他取名叫撒母耳。哈拿果真生下一個孩子了,他經歷上帝回應他的禱告,而且還勝過另外一個女人。

以利加拿要帶著家人一起到示羅敬拜耶和華還願,但哈拿卻不一起去,他說孩子還小須要喝奶,等孩子斷了奶以後,再帶孩子去見耶和華,讓撒母耳住在那裡。

為什麼哈拿不把孩子交出去呢?生出來就完成任務,可以把孩子交出去啦。我們可以推測哈拿其實是捨不得孩子離開,他希望能和孩子相處久一點的時間,只好用斷奶這個藉口,爭取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哈拿一直記得他對上帝的承諾,要將孩子獻給耶和華。只是孩子生出來了,看著很可愛,朝夕相處有感情了,捨不得讓孩子走。

等到孩子斷奶,哈拿就帶著撒母耳和禮物到示羅,見祭司以利。哈拿對以利說,以前在這裡禱告祈求的婦人就是我,我禱告要有孩子,現在耶和華已經應允我的祈求了,我要將這個孩子奉獻給耶和華,使他終身事奉耶和華。

哈拿的心態其實有很大的轉變,他本來要孩子,只是為了爭一口氣,贏過另外一個女人,證明他是能夠下蛋的雞,他也沒有想要養孩子的意思,只是自私的禱告,我要懷孕有孩子,再把孩子獻給耶和華。其實上帝不需要我們的小孩,哈拿從一個旁觀者,現在親身經歷上帝,有單純的信心信靠上帝,上帝也信實的賜給他兒子。小撒母耳很可愛,媽媽捨不得了,但哈拿看重撒馬耳,還是勇敢地將自己的孩子奉獻給上帝。

亞伯拉罕為什麼會被稱為信心之父,因為他勇敢將自己看重的兒子以撒獻給上帝。亞伯拉罕75歲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去上帝要帶領他去的地方,當時他連要搬去哪裡都不知道,但是他憑著信心搬家。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到了75歲都沒有兒子,他跟太太撒拉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個親生兒子。上帝應許亞伯拉罕會有一個兒子,直到他100歲,太太90歲才生下寶貝兒子以撒。

有一天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跟他說你要帶著你的寶貝兒子以撒,到我指示的山上,把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聽了以後沒有任何的辯駁和掙扎。隔天就帶著以撒、獻燔祭的柴火前往摩利亞山。

到了山上把以撒捆綁好後放在祭壇上,亞伯拉罕拿起刀來準備要殺以撒,在這關鍵時刻,上帝的使者呼叫亞伯拉罕住手,我現在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你沒有將你最愛的獨生子留下不獻給我。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看到一隻公羊的角卡在小樹中,就把公羊抓來獻為燔祭代替他兒子,給那個地方取名叫「耶和華以勒」,上帝必預備。

上帝缺兒子嗎?不缺,那為什麼我們要奉獻呢?其實上帝是要看我們有沒有信心,上帝是要我們捨還是要我們得,上帝要我們得,前提是我們要先勇敢的捨,勇敢的奉獻,奉獻我們的時間,奉獻我們的金錢,奉獻我們的情感,奉獻我們的人際關係。

有一位政大畢業的弟兄,他說他已經想好他要從事什麼行業了,他不想要跟上帝禱告,他怕禱告,為什麼呢?因為他怕他跟上帝禱告後,上帝要他去做他不想要做的,怎麼辦?所以他寧願不禱告,按著自己的意思走他的人生路。

這就是信心的考驗,我們願不願將我們所看重的交給上帝,我們相不相信上帝的安排一定最好,一定比我有限的小腦袋瓜更好。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查驗合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上帝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的,上帝的旨意對我們是好的,而且是最好,我們有沒有信心相信上帝的帶領跟安排最好,還是要固執己見。

我們看重的是什麼?事業、家庭、工作、金錢、感情、健康、人際關係…我們能不能勇敢奉獻,相信上帝會有最好的安排。

有的基督徒不敢跟上帝禱告,他覺得上帝會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他覺得上帝會害他。請問一般正常的父母會害小孩嗎?會強逼小孩做他不適合的事情嗎?我想不會。我們的上帝是超越的上帝,是全能的上帝,是創造我們的上帝,他比我們更認識我們自己,比我們更知道我們未來的路,比我們知道什麼最適合我們。既然是這樣,那我們不應該更放心,更勇敢地將自己所看重的奉獻給神嗎?

有的基督徒也有錯誤的看法,以為奉獻給上帝是損失,上帝缺錢嗎?缺人嗎?缺我們的時間嗎?缺我們的生命嗎?上帝既然什麼都不缺,為什麼還要我們勇敢奉獻?上帝要我們經歷他。

哈拿勇敢奉獻撒母耳給上帝,撒母耳成為猶太人的民族英雄,大有能力的士師、先知,膏立掃羅、大衛。如果哈拿自私的把撒母耳留在家中,那哈拿就沒辦法經歷到上帝大大使用他的兒子,我們也不會讀到撒母耳記。

為獻給上帝是損失嗎?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上帝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上帝的旨意是好的、善的、可喜悅的,上帝不需要我們的東西,他反而是要我們得,前提是我們要先有信心捨,先給出去,先勇敢奉獻,才能經歷上帝的奇妙帶領。

撒母耳記第一章讓我們看到哈拿的成長和得勝日記。我們信了耶穌以後,也要不段成長,靠主得勝。

我們不要再當信仰的旁觀者,我們要親身體驗,上帝歡迎我們去經歷他,我們能將各樣的難處跟上帝講,不要拖個好幾年好幾個月,自己在那邊受苦,我們可以早一點經歷上帝的大能,有一顆單純的信心,相信上帝會成就我們的禱告,並且憑著信心勇敢將自己看重的獻給上帝,相信上帝會祝福我們超乎所求所想。

我們為自己來禱告,讓我們有屬於自己的「成長與得勝記」。


Copyright (c) 十架福音宣道會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themescreative.com